周天勇:超高层建筑与经济模式的巨变
按:笔者拟就宏观经济形势、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,原想开一每篇不超过1000字的百字文专栏,但这篇没控制住超过了千字,那就称千字文专栏。今天发出之二。
1981年中国人口突破10亿大关,四十年后的今天规模已达14亿。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十余年,我们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,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;第二个十年间,糖酒肉蛋果蔬等食品供应日益丰富,彩电、冰箱、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,人民生活实现初步小康;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,消费需求进一步升级——既要追求饮食、服饰与日用品的品质提升,又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消费特征,同时开始着力解决居民住房改善问题,并大规模建设金融、商务及办公楼宇。
1998-2000年住房商品化改革期间,城镇存量住宅基本完成产权转移。土地供给机制形成独特模式: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垄断从农村低价征收土地,定向出让给房地产开发企业;同时禁止农村集体与农户直接向居民或房企流转土地。新建住宅统一由房企渠道开发销售,禁止个人或团体(如欧洲住宅合作社模式)自建住房。这种机制形成惯性循环:地方政府为获取土地财政持续推高地价,开发商为消化成本并维持利润,将住宅层数从20世纪末的4-5层普遍推升至35层以上。据公开资料显示,部分省份已出现大量40余层住宅,个别项目甚至达到50余层,更有65层、75层的超200米居住建筑问世。
超高层住宅与写字楼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。人们从接地气的街巷院落、临街店铺、低层宅院迁入密集的垂直超高层空间。立体化生活模式导致两大转变:一是减少了偶发性人际接触,二是物理阻隔降低了上下楼意愿,这使得地面商业服务实体店的客源持续萎缩。
近年来的空间规划更强化了这一趋势。城市规划片面追求"宽马路、玻璃幕墙、笔直道路、水泥河道、夜景亮化、超高层建筑"等所谓的现代化,大量低层建筑和历史街巷被拆除。同时,商务区底层商业缺失、住宅区封闭化管理盛行,保安盘查成为常态。诸多城市中,充满烟火气的平面经济生态已难觅踪影。
21世纪第二个十年,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经济形态变革。电商平台凭借海量商品展示优势,极大降低了如实体店铺的仓储、物流和租金等成本,简化了传统经销链条。与实体经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不同,虚拟经济平台呈现规模收益持续递增特征。这种虚拟和平台经济模式与超高层密集居住结合,使平面实体经济快速萧条。因为人口的高度集中显著降低了快递、外卖等末端配送成本。
多重因素叠加下,超高层居住模式、线上经济崛起与社区封闭管理,对传统平面经济生态造成结构性冲击。值得深思的是:日韩等人口高密度国家仍保持着街巷小店经济活力,关键在于其住宅以低层建筑为主(多见一户建、2-3层临街建筑),鲜见超高层住宅,多层住宅也不普遍;而美加澳新等国因居住分散、低层社区普遍,也未形成中国这般发达的即时配送网络,实体经济得以保留。
我们可还是要重回平面实体经济,在未来的城市改造中,再禁止多层和高层住宅的建设;政府规划,城中村留给居民自己建设,给以适当补助;盘活城郊和乡村的宅基地,允许投资交易,放开一户建;尽可能打开封闭的单位和居住围墙,建设开放的社区;在现有的楼宇低层,发展服务和商业;放开居民利用低宅、小场地、社区空地等,进行商业店铺、餐饮和其他服务方面的生活型创业。让城市的烟火气重回民间。
我们亟需反思:数十层的居住办公环境是否真正宜居?在创造遮风避雨的物理空间同时,是否培育了足够稳定的就业岗位?面对规模可能达2亿的"骑手一代"灵活就业群体,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?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更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模式。网易财经智库(微信公号:wyyjj163) 出品
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,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,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,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,进行理性、客观的分析解读,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。欢迎来稿(投稿邮箱:cehuazu2016@163.com)。
移步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
关注官方视频号C位观察Insight,看书本上学不到的新鲜经济学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业绩会“话风”突变!上交所通报批评见效 百花医药谨慎作答
2023-11-11 02:23 - 顾祥悦能带领今世缘走出江苏吗?外界评价:没有茅台的命,得了茅台的病
2024-01-31 02:27 -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宋兆桓:杭州亚运会背后的吉利
2023-11-27 02:27 - 储油能力受限,想大量购入原油储备的美国能源部只能“干着急”
2023-12-05 02:25 - 平安银行上调信用卡还款容差:当期未还低于100元不影响个人信用
2023-11-08 02:23 -
岳阳林纸终止不超25亿定增 为中信证券保荐项目
2024-02-01 02:30
推荐阅读